解码街巷经济:如何才能“星火燎原”?

经济 | 2017-09-13 10:45:07 | 来源:重庆日报
  为了给自己买苹果手机,今年6月,四川美术学院学生杨佳,开始在校门口“贩卖艺术”。

  杨佳设计出独具个性的挎包,然后委托广东某工厂代工。每天傍晚,她在学生宿舍进出黄桷坪街道最近的当口,摊开塑料布,摆放上包包练摊。

  每个包都独一无二。凭此,只用了两个月,杨佳就挣了6000多元,买手机已经绰绰有余,但她的练摊生意,已经停不下来了。在黄桷坪,像杨佳这样的练摊者,最多时有400多户。

  杨佳的生意,可以冠以一个时髦的定义——街巷经济,即有效利用城市支路空间而兴起的商业形态。它焕发出浓郁的市井韵味,让城市生活更精致且充满趣味;它盘活了地域文化资源,也繁荣了市场。

  近年来,北京、上海、深圳、杭州等城市,都把街巷经济作为新的经济增长点倾力打造,催生了上海新天地、苏州观前街、杭州四季青等一批特色街区。例如,成都宽窄巷子,经过重新整饬和10多年的培育,目前每年吸纳游客1.5亿人,年旅游产值超过4亿元。

  在我市,一批文创街区、创业型特色街区正兴起,正形成燎原之势。

  生机勃勃的商业新形态

  目前我市还没有政府部门或专业机构,对街巷经济进行专项研究和数据统计。但采访中,记者已深切感受到这种新的商业形态背后汹涌的商机。

  解放碑石灰市,2013年前,还是一条以活禽屠宰、小摊小贩等低档经营业态为主的背街小巷,污水横流,臭气冲天。

  此后,渝中区对这条街巷进行整体改造,对门面外观、牌匾进行统一设计,并沿街道坡度打造出错落有致、富有石灰市街吧区域特色的建筑立面及牌匾;同时,在业态上,过去的夜啤酒、大排档也相继退出,取而代之的是重庆老字号、特色小吃、日料韩餐和咖啡厅。

  如今,原址上新建的“30度街吧”,近200米的街道上,消费者可以品尝到陆稿荐、正东担担面、顺庆羊肉馆、九园包子等老字号。每天的客流量超过5万人。

  南滨路,1998年开发之前,南岸区即便免费提供土地招商引资,但问询者寥寥。此后,南岸区结合旧城改造和污水处理工程,采取“商家入驻给钱给政策”的优惠措施,吸引了第一批餐饮企业入驻。2000年前后,南滨路成为主城最大的餐饮业聚集区。此后,南滨路开始扩容,目前从弹子石至巴滨路共计24公里的滨江商业,已经初步形成。

  在两江新区龙兴镇,电影《一九四二》留下的一座外景拍摄基地,以电影的热播为契机,持续开展营销活动和拓展经营范围,目前已经培育出吃、住、行、游、购、娱等旅游经济业态。5年以来,这个被称为“两江国际影视城”的山城新景点,已经接待了800多万游客……

  秘诀:生活情境+文化植入

  在街巷经济异军突起的同时,经营范围、经营形式大致相当的商圈商业,日子却并不好过。

  世邦魏理仕统计数据显示:2016年,我国可投资商业地产规模达3.4万亿美元,排名全球第2,但交易活跃度偏低,正处于从低流动性向中等流动性市场进化的转折期。

  搜房网最新统计显示,近5年,重庆主城区有13个大型商业体“洗牌”,其中包括3个购物中心和10家百货商场。而这10家百货商场,有7家转型为购物中心,3家关门停业,重庆商业地产急需突破困局。

  那么,街巷经济为何发展得如火如荼呢?

  分析人士认为,其成功秘诀,主要在于接地气的商业形态,让消费者置身于一种真实的生活情境之中,可触摸,有着亲切、随意的消费体验。而促成这种体验的,是本地文化内涵的开掘和多元文化元素的植入。

  在福州上下杭历史文化街区的开发中,当地政府注重对已有历史资源和特色进行保护,维持原有街区的格局和尺度,设置文物及民俗文化展示区,将现有院落式大宅改造成特色客栈,适当加入集中式商场,最大限度保护历史原貌,体现原汁原味。

  在我市,南滨路先后建成了中国重庆长江当代美术馆、施光南大剧院、国际马戏城等重大文化设施,引进了全国首个“国家文物保护装备产业基地”以及享誉全球的杜莎夫人蜡像馆及海洋生物馆等重大文化项目。以“文化”突围,向吃、住、行、游、购、娱全方位发展,南滨路从最初落后的“4小时经济活动区”,逐渐发展到8小时、12小时,一直到今天“不打烊”的“24小时经济活动区”。

  在一片荒芜中“无中生有”的两江国际影视城,是文化元素植入街巷的代表。“每个人对过去的历史,都有自己独特的认识,每个人都对过去充满情怀。”参与设计和创作的重庆大学建筑城规学院副教授胡斌说,他们对重庆近代老建筑,进行了抽象化分析,提炼其中的文化符号,以此来新建了100多栋建筑,加上40余栋复建的知名建筑,最大限度还原当时的生活环境和历史风貌。施工方甚至在方圆300多公里内,收集了总计3万平方米的老石板,和1.2万立方米的老条石,用于背街小巷的建造。

  系统工程需多方努力

  不过,文化并不能自然地变成真金白银,它需要一个消化、与经济业态相融合的过程。在黄桷坪,一家名为“胡蹄花”的餐馆门口,每到饭点总有顾客排队等候。让人不解的是,和其他类似小店比较,这里不管是菜品数量还是风味,并无太大不同。

  “在我这里吃饭,你可能遇到罗中立。”店主黄女士笑称,吃著名美术家罗中立招待贵宾的菜品,或者借吃饭偶遇罗中立,是食客络绎不绝的原因。商业自带文化牌,让“胡蹄花”的火爆生意,已经持续了20多年。

  正如文化元素需要转化为经济资源一样,作为一种复杂的商业经营活动,街巷经济的成功运营,涉及到项目的前期定位、中期的招商,以及后期的商业维护以及业态调整。哪一个环节不好,都会影响整体运营效果。

  杭州市上城区政协委员闵涛在一篇论文中透露,杭州市各个城区在打造街巷经济的过程中投入了不少的人力、财力和物力,但由于部分打造对象自身硬件条件欠缺,或周边商业氛围不浓,或支撑消费能力不足,导致业态调整困难、人气商气不旺等,未能实现预想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街巷经济是一个系统工程,包括从街巷的特色主题确定、业态配置、整体形象塑造、公共设施配备、店招店牌设计等方方面面,而不单单为街巷的业态定位或仅仅是为特色街巷树几块牌子,做一些灯箱广告等形象工程。”闵涛认为。

  以项目选址为例,“渝中区30度街吧”,就充分利用了毗邻解放碑商圈的区位优势。该项目利用商圈大型零售百货业、商业综合体及各大商业特色街区的集聚效应,根据现有产业集聚度和基础条件等,梳理选择业态基础较好、店铺较为连贯、具备一定商业发展空间,且与周边商业聚集地联系较紧密的业态,从而形成与商圈其他业态错位竞争的格局。

  群众的主动参与与政府的管理和引导,也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政府管理方面,既要鼓励创业,又要维护良好的秩序。我市鼓励创新创业的系列措施,以及给予众创空间的诸多补贴,均可在街巷经济的培育中采用。同时,乱摆摊乱设点、占道经营不是街巷经济,而是城市“牛皮癣”,必须治理好,否则将影响城市的环境和秩序,干扰市民生活。

  短评>>>

  不要轻易禁止低端业态

  吴刚

  一条街巷能否火起来,归根结底取决于有没有人气。人们来消费,不是为了购买某件稀缺的商品,而是为了搜寻记忆,唤醒某种曾经相识的感觉。这种感觉隐藏于人、物件、自然景观共同构成的生活情境中。

  这是一种无法生造的情境。高大上的商场,很难给人亲切感,它没有记录我们曾经熟悉的生活。所以,最大限度地保留街巷的既有元素,是街巷经济的核心竞争力。

  但街巷的既有元素,不一定都是那么高大上的。比如,老式爆米花的现场制作,烟熏火燎,还会发出砰砰的噪音。又如,黄葛树下的剃头铺,以及小贩担子上的麻糖,看起来多少有些低端。

  如果以环境整洁为由,禁止这些低端的业态,街巷经济到底还有何吸引力?如何与大商场形成错位竞争?

  当然,我们也不能以发展街巷经济的名义,任由某些业态野蛮生长,破坏城市的环境卫生。以不同层次的丰富业态吸引人,同时兼顾城市卫生,考验的是商业规划和城市管理的智慧。具体而言,我们是不是可以分门别类地划定专门区域,不同的业态各归其所,让上述低端业态集中经营,提供水电和排污设施,以此来实现市场繁荣和环境保护的两全。

编辑:冷雪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华科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新能源企业成我国能源经济增长一极
国际港口名城再跨越

精彩图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