极目楚天敢为先

经济 | 2017-09-25 15:34:47 | 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 | 郑明桥

  
图① 光谷未来城夜景

  


图② 辛亥革命武昌起义纪念馆

  



图③ 武汉长江大桥

  “一城秀水半城山”,九省通衢的武汉凭借绝佳的自然禀赋,雄厚的工业、科教基础以及“复兴大武汉”的雄心壮志,把新发展理念贯穿于发展各环节,抢抓国家战略机遇期,努力建设现代化、国际化、生态化大武汉。

  辛亥革命的“第一枪”在武昌打响;张之洞督鄂期间,修建京汉铁路,创办汉阳铁厂,开启我国近代工业之先河;新中国成立时,武汉与上海、天津并称为中国三大工业基地……坐拥长江、汉水交汇之便的武汉,自1861年汉口开埠登上历史舞台后,便一直以敢为人先的雄姿勇立发展潮头。

  党的十八大以来,武汉挟中部崛起之势,怀中心城市之志,以全新的发展理念和思路,深化改革、转变作风、招才引智、转换动能,阔步迈向“长江时代”。

  优化环境 夯实根基

  今天,40多项国家战略与改革试点在武汉叠加:长江经济带、国家全面创新改革试验区、湖北自由贸易区武汉片区、东湖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

  围绕中央要求和国家部署,武汉市明确提出:在长江流域,武汉要成为长江经济带的脊梁;在中部地区,武汉要成为中部崛起的战略支点;在全国,武汉要成为国家中心城市;在全球,武汉要成为世界城市发展中的亮点城市。

  成“脊梁”,做“支点”,自身的发展壮大是第一要务,武汉剑指“新衙门作风”,向营商环境要生产力。从群众、企业办事难入手,今年3月份,武汉开始启动审批服务“马上办、网上办、一次办”的“三办”改革试点。7月份,公布全市首批9653项审批服务“三办”事项清单。

  “三办”改革推行以来,事项办理平均时间由原来的20.4天缩短为现在的9.8天。今年底,武汉还将力争实现网上全程办理事项达到40%,实现让企业、群众“最多跑一次”,让更多的事项办理“一次都不跑”。

  营商环境的明显提升,带来了投资和市场主体的井喷。今年以来,全市招商引资新签约亿元以上项目355个,是去年全年的1.6倍。上半年,全市市场主体总量100.99万户,同比增长9.87%;新增市场主体8.39万户,同比增长25.98%。

  创新创业 激情迸发

  经过反复权衡,斗鱼CEO张文明决定把放在广州的“户口”迁回武汉。这位毕业于武汉理工大学的年轻人说,在武汉创业,心里更踏实。

  回归两年,斗鱼以超过100亿元的估值,成为武汉首家“独角兽”企业。在“独角兽”们的支持下,武汉异军突起,成为比肩北京、杭州、深圳的互联网创新“第四城”。

  过去5年,武汉出台一系列政策,推出“城市合伙人”计划、“青桐”计划等。在东湖高新区,天天有咖啡、周周有路演、月月“青桐汇”。创新与创业,激活了武汉的城市基因。

  在东湖高新区,平均每天新增市场主体61家,科技型企业占比超八成;平均每天新增专利近44件,还主导制定了一批国际标准;平均每天15名硕士以上人才落户。如今的武汉,已然成为一处充满活力的创新创业沃土。

  看准机会,武汉不断抛出橄榄枝。“百万大学生留汉创新就业”“百万校友资智回汉”“高校科研成果转化对接”“海外科创人才来汉发展”,政府拿出最好的空间、量身定做最好的政策、提供最优的配套服务,让千军万马迸发创新创业活力。

  深耕沃土 构建未来

  过去5年,平均每年武汉就诞生1个千亿元级产业。汽车及零部件、电子信息、装备制造、食品烟草、能源及环保,5大千亿元级产业昂然崛起,拼绘出武汉新的产业版图。

  工业向上的态势,打开城市跳涨空间。但武汉仍充满危机感:动能转换,产业接续,下一个着力点在哪里?武汉开出的“药方”是发展以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新商业模式为特征的新民营经济。

  着眼未来,武汉构建产业迭代体系,设立首期102亿元引导基金,撬动社会资本126亿元,以培育壮大信息技术、生命健康、智能制造等战略性新兴产业。武汉寄望,5年内高新技术产业产值达1.7万亿元,成为具有全球影响力的产业创新中心。

  为破除制约新民营经济发展的障碍,武汉提出放开市场准入,凡是法律法规未明确禁入的行业和领域都鼓励民间资本进入;全面落实中央和省有关企业减负的政策措施;依法保护企业物权、债权、股权及其他各种无形财产权。

  从今年3月份至今,阿里巴巴、华为、腾讯、小米等一大批中国民营经济界代表企业纷纷现身武汉,投下真金白银,签下重要项目。

  武汉打造新民营经济标杆的努力从未停歇:率先在全国探索科技成果转化“三权改革”,研发团队可获70%至99%的收益;武汉光谷生物城8年来没有引进一家房地产企业,坚决把发展的基点放在创新上……今年前9个月,又有66家世界500强和中国500强企业落户、增资武汉。

  可以预见,武汉新民营经济之火将越烧越旺。

华科网编辑:冷雪

 
华科网隶属华夏百科信息技术研究院,本院认真贯彻落实党和国家一系列方针政策和指示精神,全国上下“撸起袖子加油干”。各地各界、百科百业纷纷掀起“五个建设”新高潮,“不忘初心,砥砺前行”,勇于担当,奋力争先,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做出更大的贡献。本院整合一流的中央级媒体、国家级出版单位、科研院所、行政部门、社会团体、行业协会、地方机构、企事业单位等资源,建立密切的战略合作伙伴关系,聚集“高、专、精、尖”百科百业人才,发挥跨行业、多领域、权威性等优势,致力于新闻、文化、农业、工业、能源、环境、经济、医学、食品、健康、旅游、国学、影视、艺术、书画、音乐、教育、法律、史志、商业、网络等领域的研发应用,备受社会各界关注。现招聘高级研究员、研究员、助理研究员、特邀研究员,欢迎有志之士加盟。

联系人:田老师、张老师
电话:010-58427616
邮箱:hxbkyj@163.com

更多详情请登录:http://www.hxbkyj.cn/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华科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我国5.5%劳动人口投身分享经济市场
赋能数字经济 施耐德电气创新峰会在香港召开

精彩图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