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农耕文化创造性转化研讨会在京举办

社会 | 2023-12-04 17:16:00 | 来源:华科网

中华农耕文化创造性转化研讨会在京举办

  全球融媒体联席会采编中心 北京讯(首席记者 田建海 记者 袁芳 通讯员 张亮 陈金良)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就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提出系列重要论述,形成了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新时代中国传统文化观,并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进一步谋定了“必须鉴定历史自信、文化自信、坚持古为今用推陈出新”的总方略。其中,农耕文化作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蕴含文化价值、经济价值和情感价值得到高度重视。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农耕文化是我国农业的宝贵财富,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不能丢,而且要不断发扬广大。”习近平新时代中国新时代中国传统文化观对如何传承和发扬中国农耕文化、实现创造性转化提供了行动指南。

  近日,由中国人民大学主办,诚邀教育部乡村振兴重大课题组、中央党校、人民日报、中央民族大学、国家民族地区乡村振兴重点课题组、中国农耕文明创新示范点山西万荣康之道基地、中国民营经济研究会等部门领导、专家和教授二十余人出席了在人民大学举办的中华农耕文明造性性转化研讨会。

  会议由人民大学农商管理研究团队首席科学家、中国林牧渔业经济学会副会长兼养猪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教育部乡村振兴重大课题组组长兼首席专家、国家民族地区乡村振兴重大课题组组长兼首席专家张利痒教授主持会议。

  会议研究课题:《一场关于农耕文明的未来与创新的深刻对话》会议伊始,中华农耕文明示范点-山西万荣康之道研学基地创始人李汉生的演讲吸引了所有人的目光。他从农耕文明的起源、康之道文化的理念:到田野农耕文化滋养身体;细读圣贤经典净化心灵;自然环境提升精神。从食疗的养生文化;中医技术的动态养生文化;按时作息规律的睡眠养生;从恭敬心到安静心、干净心、反观自省的镜照心;提升境界的觉悟心。系统健康、养生、教育和研学一体的思想。并且展示了其文化产业模式如何在现代社会中获得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的新思维,李先生的演讲为与会领导专家的讨论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专家们围绕农耕文明在当代社会的应用和转化进行了深入探讨,从农耕文明的现代表现;经济和社会价值;创新性发展的挑战;转化路径;和共享机制。专家们进行了热烈讨论。中央党校张孝德教授的见解尤其使人振聋发聩。他从哲学和历史的角度探讨了农耕文明的重要性,农耕文明是中国式新文明的重要突破口之一。他提出要从生命方式、生机方式、思维方式和文化方式四方面来解读农耕文明。农耕文明遇工业文明衰。遇生态文明兴。张教授提出生态化标准在于农业有机化、建筑生态化、生活低碳化、技术生态化和能源再生化,生态文明对于农耕文明在现代社会的转化发展有重要的意义。

  中央民族大学苏韦教授则从复兴的角度出发,探讨了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和国际视角下的和谐共生,强调要把农耕文明下沉到农业文化,要以景区和博物馆的研究考古和教育功能构建现代化农耕文明的知识体系。

  人民日报社经济社会部高云才主编关注学术研究的传承与突破,强调了耕读文化在农耕文明的重要性,从历史逻辑、现实逻辑和政治逻辑剖析了农耕文明的内涵。与会的专家中国民营经济研究会沈丽霞秘书长《教学与研究》陈翔云也从各自的角度发表了独到的见解。

  此次研讨会成功举办不仅为农耕文明研究和实践提供了新的视角和方向,也为我们展现了农耕文明在现代社会中的巨大潜力和生机。为新时代乡村振兴的复兴、新时代农耕文化的发展提供了坚实的理论和实践基础。

编审:田剑  责编:袁芳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华科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朱永松再次当选中国食文化研究会副会长
新时代鱼水情“拥军爱警”敬老爱老项目推介会在京召开

精彩图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