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开古代科技文化的神秘面纱

科技 | 2017-09-25 16:00:53 | 来源:成都晚报

  (原标题:揭开古代科技文化的神秘面纱)

  

揭开古代科技文化的神秘面纱

  《中国古代技术文化》

  江晓原 著

  中华书局

  吴 波(书评人)

  日前,上海交通大学讲席教授江晓原先生最新力作《中国古代技术文化》举办了签售活动,引起国内外媒体关注。该书用全新维度思考当今科技议题,以颠覆性的观点揭开古代科技文化的神秘面纱,以独到新见回应“李约瑟之问”是伪命题。

  “李约瑟之问”是伪命题

  《中国古代技术文化》一书是对中国古代技术文化所做的系统思考和阐述。作者江晓原从中国历史上种种趣事入手,讲述了工程技术、天文地理及医学文化等方面的相关故事,并反思了中国古代的伟大成就,精详考辨,去伪存真。

  在古代中国,造纸、印刷、纺织等发明创造都有鲜明的实用烙印。但在70多年前,英国生物化学专家李约瑟来到中国,发出了这样的叩问:“中国古代的发明和发现远远超过同时代的欧洲,而中国文明却未能产生与此相似的近代科学,其阻碍因素是什么?”通过系统研究,江晓原认为,“李约瑟之问是伪命题”,并与读者共同探讨何为“中国古代的技术文化”。

  他指出,在现代教育所灌输的观念体系中,我们习惯性认为,技术后面的理论支撑是科学,但却并未从理论上深入思考。例如,如果对“科学”采取严格定义,则现代意义上以实验和数学工具为特征的科学,至多只有三四百年的历史。那么在现代科学出现之前,西方世界的技术成就如何解释?这些技术成就背后的理论支撑又是什么呢?举例来说,欧洲古老教堂巨大的石质穹顶,在现代力学理论出现之前就已经建造起来了,显然不是由以万有引力作为基础的现代力学理论支撑的。

  当我们将视野转向中国时,这样的问题更为明显和尖锐。比如都江堰是在公元前建立起来的。这样的技术成就支撑的理论是什么呢?人们当然无法想象李冰父子掌握了重力学、流体力学、结构力学等现代科学。

  “四大奇器”只有指南车复制成功

  江晓原在书中提及中国科学史上有“四大奇器”:司南、指南车、候风地动仪和水运仪象台,这些都令读者倍感神秘。江晓原表示:随着前些时候围绕候风地动仪真假问题的争议,司南这个曾出现在中小学课本中的“中国古代科技成就”,基本上可以认定为是一个古代传说。

  江晓原进一步解释:“这个出现在课本中的司南图像,从何而来呢?它来自科技考古专家王振铎的假想。”王振铎一直相信司南神话,并从1945年开始复制司南,依据的是《论衡》中的记载“司南之杓”,将司南假想为一个能指南的磁石勺子。在1947年发表的论文中,王振铎报告说他用天然磁石制成了司南。

  江晓原说:“但在1952年,时任中国科学院院长的郭沫若为访问前苏联准备礼物时,请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制作一具司南。谁知用天然磁石制作的司南无法指南。主要原因是天然磁石的磁力远不足以克服磁勺和地盘之间的摩擦力。最后只好用电磁线圈给磁勺充磁,它才能指南。但战国或汉代不可能有充磁的电磁线圈,所以它不是真正的 复制 了。”作者表示:“四大奇器”中,目前只有指南车复制成功,可以相信古代确有其物。其余三器迄今为止只能认为是古代传说。除非今后出土了实物,或真正复制成功,结论才有可能改变。

华科网编辑:冷雪

 
华科网隶属华夏百科信息技术研究院,本院认真贯彻落实党和国家一系列方针政策和指示精神,全国上下“撸起袖子加油干”。各地各界、百科百业纷纷掀起“五个建设”新高潮,“不忘初心,砥砺前行”,勇于担当,奋力争先,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做出更大的贡献。本院整合一流的中央级媒体、国家级出版单位、科研院所、行政部门、社会团体、行业协会、地方机构、企事业单位等资源,建立密切的战略合作伙伴关系,聚集“高、专、精、尖”百科百业人才,发挥跨行业、多领域、权威性等优势,致力于新闻、文化、农业、工业、能源、环境、经济、医学、食品、健康、旅游、国学、影视、艺术、书画、音乐、教育、法律、史志、商业、网络等领域的研发应用,备受社会各界关注。现招聘高级研究员、研究员、助理研究员、特邀研究员,欢迎有志之士加盟。

联系人:田老师、张老师
电话:010-58427616
邮箱:hxbkyj@163.com

更多详情请登录:http://www.hxbkyj.cn/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华科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文化项目中的“科技”是点睛之笔
ofo进入音乐之都维也纳 打通app实现无国界使用

精彩图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