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家国情怀撑起科技发展脊梁

科技 | 2018-06-14 10:15:38 | 来源:解放军报 | 李泉
  “一定要出去,出去了一定要回来;一定要出息,出息了一定要报国。”这是海归战略科学家黄大年常对学生说的一句话。他激励学生要树立远大理想和家国情怀,不能只做国内的佼佼者,应把世界一流作为目标。

  2009年4月,时任吉林大学地球探测科学与技术学院院长的刘财,把国家“千人计划”有关材料试探性地发送给远在英伦的黄大年。听到母校的召唤,黄大年给刘财写了一封邮件,其中有这样一段文字:“现在正是国家最需要我们的时候,我们这批人应该带着经验、技术、想法和追求回来。”

  字里行间,洋溢着一位科技工作者的家国情怀。

  天下大同,家国同构。所谓家国情怀,就是人们对民族命运的拳拳之心,对故土山河的兹兹之念,对国富民强的殷殷之望。中华民族是一个有着深厚家国情结的民族。纵览历史长河,那些心怀天下、具有家国情怀,并且敢于在危急时刻挺身而出的担当者,都流芳百世、为世代所推崇传颂。“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天下兴亡,匹夫有责”“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等名言,就是对这种担当精神和行为的生动概括,也凝铸为中华民族的一种精神风骨。

  很多有关家国情怀的故事,既给人温暖又让人动容。程开甲胸怀“国家强起来,国防强起来”的心愿,放弃国外的优厚待遇,回到祖国,隐姓埋名、奉献大漠。“中国预警机之父”王小谟凭借“从来不相信中国人会比别人笨”的坚持,带领团队把预警机打造成世界上看得最远的机载信息化武器装备之一。马伟明秉持“外国能做到中国也能做到,甚至做得更好”的信念,带领团队在舰船机电领域实现了“弯道超车”。

  前不久,中央电视台军事频道播出系列专题片,立体展示军事科学院6名院士的精彩人生,讲述他们深厚家国情怀背后的创新故事,让人肃然起敬。作为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传统的重要构成,家国情怀理应成为科技人才培养中的重要文化传承。正如习主席所强调,具有强烈的爱国情怀,是对我国科技人员第一位的要求。

  国家至上、民族至上、人民至上,这是知识分子应有的家国情怀。其实,无论时代如何变迁,这种情怀一直都是我国知识分子爱国报国的朴素表达。他们秉承赤子之心创造了一个又一个奇迹,不仅鼓舞着国人,也不断丰富着科技工作者的精神世界;他们开创的“两弹一星”精神、载人航天精神、东风精神等,成为我国科技工作者投身科技强国建设的强大动力。

  习主席在中国科学院第十九次院士大会、中国工程院第十四次院士大会开幕会上发表重要讲话强调,我国广大科技工作者要把握大势、抢占先机,直面问题、迎难而上,瞄准世界科技前沿,引领科技发展方向,肩负起历史赋予的重任,勇做新时代科技创新的排头兵,努力建设世界科技强国。习主席的重要讲话充满对中国科学未来的殷殷期盼,为我国广大科技工作者指明了努力方向。

  闻鼙鼓而思良将,谋大业而召英才。时代为广大科技工作者提供了广阔舞台,只要大家胸怀报国之志,坚定创新信心,勇于攻坚克难,必将撑起科技发展的脊梁,以更加卓越的创新成果点亮科学的浩瀚星空,在通往未来的道路上行稳致远。(李泉)

  责任编辑:乔楠楠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华科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用大数据破解停车难题
河北将重点防控地方政府债务风险

精彩图文